在豆瓣上有个叫 “今天我遇到一个 crush” 的小组,里面常见的发帖类型有 “今天在 xx 遇到 crush 了”“该不该主动找他”“如何放弃 crush” 等。也许你会疑惑,crush 不是 “击碎” 的意思吗,放在这些语境中似乎说不通。确实,crush 常作动词,但作名词时,有 “拥挤的人群;迷恋;(不太熟悉的)热恋对象;暗恋;猛兽隔离区” 等意。看到这些解释,你可能会说,这不就是心动、迷恋嘛,干嘛用个洋词。其实不然,crush 最初强调的是短暂而炽热的爱,而心动在情感上没那么浓烈,持续时间也比 crush 长。
刘瑜在《送你一颗子弹》中有一章专门介绍 crush,她认为 crush 一般来势凶猛,刚出现时会让你误以为是爱情,其爆发常因某个因素的突然蛊惑,使你鬼迷心窍。比如,你可能因某人长得好看而喜欢他,甚至帅到让你流口水;或因某人说话方式舒服;又或因在网上看了某人的文章觉得写得好,就觉得必须认识他,得发生点什么。有时,crush 的原因小得莫名其妙,可能仅因一个男人手长得好看,且那天他用那双手给你夹菜,你就会喜欢他三天;也可能因一个男人笑起来神态孩子气,你一星期都忘不掉那个表情。在该小组中,有个 “请问大家会因什么对一个人 crush” 的帖子,点赞最多的是 “帅”,其次是 “感觉”。如果说 “帅” 有衡量标准可作 crush 的理由,那么 “感觉” 就很抽象了,它是个人独特喜好,当你遇见 crush 时,除了他本人吸引你,当时的时间、地点、天气温度、空气湿度等似乎都在起作用,共同促使你陷入一种毫无理由的疯狂情感中。在塔加拉族中,有个词叫 “kilig”,形容喜欢一个人到胃里像有成千上万只蝴蝶在飞,张嘴就要飞出来的醉醺醺、麻酥酥的感觉,与 crush 的含义异曲同工.
从最初含义看,crush 不等于爱情,将二者混淆会模糊 crush 最本质的特点 —— 迅速产生又迅速消亡。crush 和爱的区别在于,那份幻想还来不及转化为行动就已烟消云散。crush 的感觉像高山下涌出的流水,迅速而猛烈,随着时间推移,它可能变成涓涓细流,最终汇入爱情的海洋。但有的人未能将 crush 变为爱情,可能是因自己羞涩,匆匆几眼后便错失发展机会;也许有机会发展为朋友,但时间冷却了最初的心动,理智回归后便止于朋友;也可能双方虽愿进一步了解,但在相互试探中,对方的优点被缺点掩盖,在走向爱情的过程中变为支流。
刘瑜曾将爱情与 crush 比作 “爱情是一场肺结核,crush 则是一场感冒”。意思是爱情像肺结核,会让人元气大伤、死里逃生;而 crush 像生活中偶尔的感冒,不怎么消耗体力精力,多喝热水、睡好觉就会痊愈。有人还提出 crush 与爱情的五点区别:
虽然 crush 不是爱情,但不意味着它不能发展为爱情。刘瑜在《送你一颗子弹》中把 crush 比作手中的火柴,“你看着手中那根火柴,很短,慢慢烧到指尖后熄灭。熄灭后,你会心存感激,为那无边黑暗里短暂而鲜艳的火焰”。若有人在火柴熄灭前将它掷向火堆,使之变为爱情之火,crush 便可成为爱情的前奏,是进入亲密关系前的必经之事。在 “今天我遇到一个 crush” 小组里,除了请教如何与 crush 相处、推进关系的帖子外,还有教大家如何将 crush 变为男友的帖子,如 “放平心态,不要卑微”,从最初聊天到确定关系都不要患得患失;“记得以问句结尾,一问一答才有后续聊天”;“享受当下最重要” 等。如此看来,crush 阶段像是进入爱情前的磨合阶段,且确实有人将 crush 发展为爱情。其实,抛开 crush 不谈,这些建议也是与人相处的建议。
无论是 crush 还是爱情,无论是否想将 crush 变为爱情,在双方互动中,都要学习处理关系以及通过这种关系思考自己。如何将 crush 发展为爱情,就是学习建立一段关系,找到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要做的事。学会建立关系,即使 crush 最终未变爱情,我们也无损失。其实,遇到 crush 的感觉很美妙,其美妙之处不在于最终是否与喜欢的人在一起,而在于 crush 时那种紧张兴奋的感觉,它让平淡生活变得新鲜刺激,即便最后成为朋友乃至陌生人,当时的感觉也不会消失。所以,不管 crush 能否变为爱情,都要抓住当下因心动而变得分外可爱真实的自己,爱这样的自己,享受当下。